第276章 走别人走过的路(2 / 2)

加入书签

陈元光的话说完之后,大家都心动了。

现在面临的人才外溢非常明显,内部自然有人提,提高福利。

但东大骨子里对提高福利这一套的抵触,让这种声音并不是主流。

通过宣传来让人才留下,国内宣传口和欧美的远程养殖技术比起来落后的实在有点多,哪怕东大在技术领域有不少突破性进展,灯塔之名塑造的形象还是太过于牢固。

现在对西大挥起挖人的锄头,东大属于是口惠而实不至。

大家本来都在装死,没有什么好的办法,现在陈元光的话算是给大家指明了一条新的路。

黑龙都能成为龙,东盟那帮多少混着点汉族血脉的混龙也能成为龙。

反正也不引进移民,只是让他们加入到整个产业循环中来。

西大能来吸我们的工程师群体,我们凭什么不能再往下吸,吸东盟的血。

陈元光把观点抛出去之后,大家开始低声讨论起来。

陈元光在政治光谱中属于非常特殊的存在。

东大的富豪们到了一定阶段,无可避免的会有原罪。

哪怕你的发家史很干净,但当你功成名就之后,会有无数机会送到伱面前,看似是稳赚不赔的买卖,只要点个头就有几亿、十几亿甚至是上百亿进账。

没人能抵挡住这样的诱惑。

杰克马就是最好的例子,只要蚂蚁金服能上市,就是几千亿的生意,他的财富数字会实现又一次飞跃。

结果就在飞跃前坠机。

陈元光真的如同林甲给他设计的路线那样,成为了庙堂里的神像,没有沾染香客们的烟火和进贡。

哪怕是光甲科技或者光甲航天的融资,也是非常公开的情况下进行的融资。

而在硬科技被提到前所未有重要地步的今天,陈元光的神性就更重了。

因此他提的方案很有可能通过,大家也不用承担任何道德风险。

“我赞同陈博士的观点,从头部科技企业招人困难,可以看出我们当下的困境是结构性的,通过短期调控措施难以解决这一问题。

而陈博士的观点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。

我们可以采取和西大过去经济全球化类似的方式,和交好的盟国们共同构建全新的产业链。”

这背后的道理很简单,东盟这些国家提供一部分的资金和一部分的劳动力,东大做供应链整合,大家一起来分蛋糕。

东盟看中的是这个产业,东大看中的是你的劳动力和市场。

只要东大能够维持这个朝贡体系,那就不可能会亏。

当然对东大来说,又能把问题往后拖一段时间,不用面对提高社会福利这么“复杂”的问题了。

这样的方案在东大非常容易通过,因为摸着石头过河,这属于非常成熟的玩法,西大在过去几十年里,手把手教东大怎么玩的。

东大现在的产业就是建立在国际产业重新分工的基础上构建完成的。

你有大量劳动人口,那低端制造业都你来干,只是没想到你不甘于干低端制造业,也不甘于国际劳动体系中对你的分工。

“元光,你的提议很好,后续我们会认真考虑你的建议。”

东大就不可能选择妥协。

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,这次妥协了这件事,那下次你拿别的来要挟我怎么办?

为什么古代都讲究大义,在这套国际规则下,为什么西大能事半功倍,而东大只能事倍功半。

因为游戏规则就是别人制定的,你压根玩不过别人。

东大所提出的宏观叙事,就是为了解构西大的这套游戏规则。

现在陈元光提出的方案,就是他们内心的做的,陈元光只是帮他们把这套方案摆在了明面上。

之前有这个想法的没资格提,有资格提的不想提,陈元光来提正好合适。

大佬看了眼陈元光,心想,如果陈元光是顺势而为,那真是人精,不仅在科研上有着顶级天赋,在政治上也有如此高的领悟力。

如果不是事出突然,没有让陈元光事前准备,他甚至觉得是别人告诉陈元光这么说的,这背后的别人自然就是林甲。

等大家讨论的差不多之后,他最后总结道:

“我觉得元光的提议很好,我们到了要进一步走出去的阶段。

这里的走出去,并不是无缘无故地把好处分给其他国家,而是通过这样的叙事,号召更多的国家跟东大走,至少能够保持一个中立的态度。

在过去十年里,我们向很多国家输出了铁路、港口、电力设施等等,证明了东大有帮助他们解决基本需求的能力。

在未来十年,我们需要向其他国家证明,东大有带他们富起来的能力,从吃得饱到吃得好。

这些打样的模板,会让更多的第三世界国家选择支持我们,希望和我们合作,享受到这一波产业转移的浪潮,而我们也将获得更广阔的市场。”

东大和西大的玩法本质上一样,西大靠金融业收割,东大靠制造业收割。

西大做产业分工重组是为了利润最大化,东大做产业分工重组是为了获得市场。

“元光,你的观点很独到啊。”

中午陈元光受邀留下吃饭,这都属于保留环节了。

每次来总能见到一些大佬,这帮大佬都想和他聊聊。

“我单纯觉得不能妥协,哪怕我们真的对其他国家出口常温超导体,也不能因为这样的理由出口。”

“我们本来也不打算答应,他们说是用在量子计算机领域,谁知道他们到底是用在什么领域?

如果是用来建类似常温超导电磁发射装置,不发射火箭发射导弹怎么办?

我们就算出口,那也是出口浩瀚量子计算机,而不是出口原材料。

这次叫你来,只是想听听专家的意见。

和很多专家比起来,你的水平更高,也更年轻,思路更灵活,我们都想听听你的意见。”

(本章完)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